学院网址:https://www5.zzu.edu.cn/music/
联系电话:0371-67761178
一、学院概况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原名“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2001年。2022年5月正式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现聘任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同志担任院长。现有学术学位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音乐)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并有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5个本科专业,设有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音乐学系、钢琴系、作曲系、指挥系、音乐剧与流行音乐系、管弦系、民乐系、舞蹈系10个教学系,涵盖管弦、键盘乐器、流行演唱、民乐、声乐歌剧、指挥、民族声乐、艺术舞蹈、国际标准舞、流行舞蹈等专业方向。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是全国A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14名,在全国300所高校该专业排名中进入前4.7%;音乐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领域、舞蹈领域)授权点,获批河南省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学位艺术学(原音乐与舞蹈学)现有导师28人,设7个研究方向,专业学位音乐领域现有导师32人,设4个研究方向,每个学科、研究方向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学及科研机制。学院致力于培养音乐与舞蹈领域兼具创作表演能力及理论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我院联合申报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重点立项”建设,独立申报的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河南省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重点立项”建设。目前,河南音乐学院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中国皮影教学与研究基地、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树建戏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成立有编制齐全的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和国际标准舞团。
二、师资队伍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现有教职工201人,其中全职聘用外籍教师6人,高层次人才4人。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44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7人。学院已形成以学科特聘教授、教授、副教授、讲师为梯队的师资队伍,拥有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艺术类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等各类优秀人才。
为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加快建设一流艺术院校的步伐,2024年我院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海内外高校招聘音乐类专业教师51人,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招聘舞蹈类(艺术舞蹈、国标舞、流行舞)教师19人。
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共55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1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获批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皮影);教育部项目5项;省级项目23项;市厅级项目12项。学院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著2部,其中1部入选国家社科文库;荣获河南省第四届、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项。
四、对外交流
学院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组织郑州大学外籍专家全国高校巡演音乐会,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2024年,学院承办了国际性赛事“首届普契尼国际声乐比赛”,邀请国内外顶尖音乐家、教育家担任评委,为中国青年歌者提供了一个通向世界的舞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备受国际瞩目。
五、实践获奖
近年来我院艺术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外重要比赛和演出活动中获奖100余项,较有代表性的有:2017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学院管乐团荣获“中华杯”中国第十一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示范乐团(本次活动的最高荣誉);2017年9月,学院合唱团荣获“为了艺术为了爱——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曾赴中央电视台参加“合唱先锋”比赛,与众多专业团队同台竞争,荣获了全国总决赛亚军的头衔;2018年4月,学院的4支艺术团队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斩获了4个一等奖(合唱团、交响乐团、舞蹈团及皮影音乐研究工作坊)、1个优秀创作奖、2个二等奖以及高校优秀组织奖;2020年9月我院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在洛阳举行的《2020年央视中秋文艺晚会》演出;2020年9月受邀参加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晚会;2021年4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河南选拨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2021年6月,代表河南省高校参加由河南省省委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南卫视原创策划的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演出《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6月,学院舞蹈团45人代表郑州大学在河南省第九届专业舞蹈大赛“文华奖”暨第五届“洛神杯”舞蹈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1年7月,河南省第三届器乐节活动中,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2022年9月,在第八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暨“黄河之滨音乐周”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2022年7月,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计算机音乐创作) 决赛中,我院学生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实现我院在全国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专业类 (Ⅱ类项目) 国家级重大赛事中的突破,是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标志性硕果之一;2022年7月至9月,在河南省第十七、十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声乐、器乐、舞蹈、原创类比赛项目中,共荣获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
2023年,在河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院分别在艺术展演类器乐、声乐、舞蹈、戏剧、朗诵等类别荣获一等奖7项。我院的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音乐剧《青春ING》成功首演;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展演活动中参演原创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受北京大学邀请,我院舞蹈系学生参加北大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的首演。
2024年,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与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成功合作演出37场,如:2024河南新年音乐会、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专场交响合唱音乐会、河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黄河之声”国庆音乐会、歌剧《茶花女》《爱的甘醇》《贾尼斯基基》《艺术家生涯》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与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合作打造的“中国歌剧演修班-党的好儿女”活动被省教育厅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专场系列活动”,获批“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为期1年的高校巡演。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和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已形成了拥有丰富舞台经验和艺术实践经历的导师团队,为学院学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
人才培养亮点介绍
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机制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全员参与的体系,组织结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任务,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上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分为声乐歌剧、民族声乐、流行演唱、键盘乐器、管弦、民乐、指挥七个方向。课程体系不仅注重演唱、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专业教师一对一授课与班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中原文化特色,拓展国际视野,邀请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做到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化。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音乐学专业分为师范与音乐教育两个方向,专注于音乐的理论性研究与教育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音乐的本质、结构、历史发展、美学内涵以及创作规律、教学实践等。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音乐学专业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择老师,老师选择学生。同时,积极组织学生的理论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规定实践教学时间,开展四大实践平台课程。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构建 “弹性课程体系”,在保证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模块,如 “影视音乐创作模块”“电子音乐制作模块” 等。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组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程学习路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音乐表演专业开展 “联合创作教学”,打破作曲与表演之间的界限,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作曲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学生共同参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排练,通过跨专业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跨学科协作能力。
舞蹈学专业探索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直属文艺院团社会实践优势,以“院办校”“校办团”的办学模式为基础,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特色化舞蹈专业人才为导向,践行“产学研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舞蹈学专业强调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演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美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特色体现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实践性和前瞻性,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
舞蹈表演专业采用“教学+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演结合、创演结合,强调教学、创作与表演的结合,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表演和创作来深化理解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形式上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融入舞蹈教育教学,探索舞蹈本体技术和中国式审美价值的融合。通过学习并演绎含有中国故事的舞蹈作品,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推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甄选一批在各自专业领域展现卓越才能且具备显著发展潜力的学生群体,本院将依托精心策划的、高度定制化的培育路径,辅以一流的师资力量与优越的发展平台,力争为舞蹈专业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成为“创-演-研”型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