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类院系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
-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 物理学院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冶金工程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水利与交通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 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程力学
-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密码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
人文类院系
-
- 商学院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工商管理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国际政治
- 法学院 法学
-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院 教育学
- 哲学学院 哲学
- 历史学院 历史学 世界史
-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体育学院(校本部)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 河南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声乐) 音乐学 舞蹈学 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舞蹈表演(国标舞) 音乐表演(器乐) 舞蹈表演(流行舞)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美术学院 绘画(国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油画)
- 书法学院 书法学
-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考古学 人文科学试验班
- 河南医学院
- 综合院系中心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郑州大学材料系、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数理力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2024年,学院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郑州大学)的合署运行。学院有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高分子加工研究所、先进轻合金材料研究所、高温功能材料研究所、低碳环境材料研究所和绿色选冶与加工研究中心6个研究所(中心),1个教学组织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46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人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有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111人,82%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以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ESI排名进入世界前0.266‰,全球排名第37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7位、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12%。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博(硕)士点。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一、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了材料类卓越工程师2.0人才培养。根据2022年教育部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经第三方综合评价,我院三个专业获全校专业综合质量前5名,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居全校第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分列第4、第5名。
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1150人,硕博研究生1413人,本研结构为1:1.2,已进入研究型学院 ,学院依托学科优势,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30余家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和实践创新基地,形成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有百余名硕博和本科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交流,学院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国际学术交流活跃,获批学校首批“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试点单位,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冈山大学、英国萨里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交流,常年资助师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学院具有培养留学生的能力,国际化氛围浓厚。
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202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4 项。五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优异,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20余项。
学院网址:http://www5.zzu.edu.cn/clgc/
联系方式:0371-6773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