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健全人格和国际视野,知识宽厚、能力全面,能够引领未来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环境及相关行业创新人才。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郑州市高层次人才1人,宝钢奖优秀教师1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人。

【主干课程】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精品课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施工等。

【科技创新】学院支持并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度本科生发表SCI论文7篇,CN期刊论文12篇;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65项,其中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1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7项。

【国际交流与社会实践】学院不断推动并强化国际化教育、科技交流,近五年组织多批本科生赴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例如组织学生赴香港科技大学完成访学实践活动,并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以大学生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学院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选拔优秀本科生在大三时进入科研团队学习。与河南城发集团、北控水务集团、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设置1-2个全天候实习和创新基地,推进实施4年大学阶段实习3-4次计划

【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前景广阔,去向主要为继续深造和就业两个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及相关领域监测、设计、施工、评价、科研、规划、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和省市级生态环境厅(局)、发改委、住建厅(局)、水利厅(局)、审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管理部门;(2)国家和省市级环境相关事业单位;(3)各级环境类设计院所;(4)环境技术咨询公司等单位;(5)环境保护类企业、涉资源环境部门(工序)制造类工业企业。

环境工程专业60%左右的毕业生继续深造,包括保研和考研两个途径。主要考研去向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世界一流建设等重点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