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始于1963年原郑州工学院创建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先后历经企业电气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自动化等沿革,1998 年更名为“自动化”专业至今。目前本专业已形成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控制两个专业方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河南省省一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已成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07年)、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本专业是郑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于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专职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师资队伍共5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 2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现有实验技术人员3人。本专业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长江学者1人、国家海外优青1人、河南省杰青2名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十余名。依托本专业建有“河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 年)”,有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中心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
本专业建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检测与仪表实验室、PLC综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机器人控制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自动控制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智能控制基础》、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河南省一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技术》。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专业每年招生约180 人,学制四年,学生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近60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名高素质优秀人才,在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享有良好的声誉。近年来升学率保持在40% 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主要服务于中原地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及企业,或者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自动化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满足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方经济、社会需要,能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研发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一般可成长为学术单位研究骨干、企业技术中坚或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才,预期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和专业成就:
1)能够密切跟踪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能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实际问题。
2)能够在自动化相关的制造业、IT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部门承担重要工作。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综合运用现代工具从事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并达到中级技术职称水平。
3)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自动化领域工程实践中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标准,综合考虑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较强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综合表达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职业能力,在团队中承担负责人或技术带头人的角色。
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承担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自动化相关技术开发、研究、管理等重要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融合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技术和方法,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采用“自动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科交叉的个性化培养,发挥工程学科群优势,兼顾专业知识基础与前沿创新能力;采用“导师群+”实践驱动的项目制教学,多学科导师与学生团队融合研讨,以递进式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采用“研赛创+”开放式创新协同育人,加强“政产学研资”合作,以产业前沿技术助推科学创新,提升学生设计思维与国际视野,培育学生创业团队、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毕业生能够在国家战略行业和世界知名企业从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到世界顶尖高校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孵化科创企业。
核心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检测与转换技术、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智能机器人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等。
升学就业
通过对专业近3年毕业生的数据总结与分析,本专业每年有约40%的学生被保送或考取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部分学生成功申请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就业率(包括升学)在85%左右,就业范围包括电气、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计算机、通信、机械等领域,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和通用性专业,在许多工作岗位上成单位研究骨干、企业技术中坚或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