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学院网址:http://www5.zzu.edu.cn/math

联系电话:0371-67783167

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于1956年,2013年4月由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是郑州大学建校初期最早设立的三个系之一。早期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抽调的教师组成。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数学与统计学院已拥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数学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统计学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著名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偏微分方程》杂志(ESCI)编辑部设于数学与统计学院。此外,数学与统计学院还是河南省数学会、河南省应用统计学会和河南省金融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兼)、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中原英才计划专家等知名学者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团队。

近年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斐然。数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联合重点1项、优青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2项。主持的研究成果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参与的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一等奖1项。学院拥有隧道掘进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级平台和河南省数字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河南省数字乡村创新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已成为国内培养数学、统计学相关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有些毕业生已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知名人物,包括美国斯隆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本科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深造率5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博士研究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100%。我院在立德树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上成绩显著,近年来,本科生每年获各类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研究生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国家级竞赛获奖60余人,每年均有多名研究生外出访学。学院团委荣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连年获得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和创业先进单位,多名辅导员获得“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学院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统计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亮点介绍

数学与统计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将科技创新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构建以课程、实践、竞赛、平台为核心的“四维一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课程引领,增强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引进优秀人才和海外人才,开设新课程和双语课程。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考核办法,加强基础课程建设,重点对“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四门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学院专业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实施60人和30人小班制授课,并配备习题课教师。概率统计使用智慧教室上课,常微分方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双语授课,数值分析I、II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学院将探究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教学设计将探讨和研究与教学相融合,强调基于思考、探索、讨论互动展开深度学习。学院在教学创新与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成功获批“数据驱动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致力于以前沿技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院正全力推进“基于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课”建设,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其深入理解复杂金融现象。

2、加强科研训练,涵育学生科研创新素养。2020年开始实施“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立拔尖班。依托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强化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等培养思路,提高拔尖学生培养效果及整体教学水平。坚持“灵活选课制度”和“严格考核制”注重学生个性化和质量化培养。设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充足实践机会,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以倚数物生为主题,以院士大讲堂、名家讲座、海棠论坛、青年成长课堂系列讲座为载体,打造1主题4载体5星级立体性交流平台,持续开展数学文化节、高质量的嘉宾报告、创新讲坛和青年学术沙龙品牌的创建和维护,为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讲座,激发学院学生活力。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精心实施科研导师制,为全体本科生配备高水平科研导师,开展系统科研训练,引领学生踏入科研之门,激发创新潜能。同时,学院推行深造导师制,为有考研与留学意向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指导与支持,助力学子逐梦深造之路。

3、强化竞赛牵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台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代训,支持和鼓励学生以科研训练成果参加各类竞赛。将本科生科技创新纳入学院课程设置、综合素质测评细则、推免政策和专项奖学金等多个方面。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学建模大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要学科赛事为抓手,配备专门指导教师,加强赛事全程指导,学院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发动多名学院教师担任导师,组织开展国赛、省赛集训营,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健全科技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智育资助体系,开展“扶志+扶智”学生教育工程。连续年发放数学与统计学院宇光科技创新奖学金鼓励学生科技创新。

4、搭建创新平台,完善科研创新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两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等资源优势,搭建科研平台。精准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赴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原银行、中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第一中学、新开普、泰开集团、新东方等单位,不断扩资源建平台。注重国际化平台搭建,持续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签署正式培养交流协议,实现了学生互访和交流,扩宽科研丰富面。


2025年2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