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创于1959年(属原郑州大学,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援建),是河南省高校创设最早的电气类本科专业, 1963年划归新成立的郑州工学院(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电机系,2000年7月转入新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本专业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开始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1996年、2003年分别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201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获批自主设置目录外储能技术二级学科,本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电气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目前在读研究生309人(博士25人,硕士284)、本科生857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45岁以下教师41人,占比73%,国家青拔、国家优青、国家博新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杰青、中原青拔、河南省优青、教育部博士后海外引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3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7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30人。

专业拥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河南省智能充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与许继集团联建)”、“河南省智能电力装备与系统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电力电子与电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输配电装备与电气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锂电池安全防护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电网储能与电池应用河南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电压与放电河南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省电磁检测技术工程中心”、“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时间教育基地”等。2019年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专项、面上等国家级项目36项,省部级及行业重点项目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中科院一区87篇、ESI 高被引5篇);获省部级(含一级学会/协会)科研奖励20余项、专利转化3项。

本专业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分别在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公司许继集团公司、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水电厂、索凌电气有限公司、三鹰电气有限公司、中州电气有限公司、郑州大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实习和工程训练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亮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能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规划、设计、建设、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工程管理、教学科研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具有较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年来一直秉持“强电”特色,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新型电力开关装备及其工程应用、新能源电力系统与装备、电网储能与电工材料、先进电磁驱动与控制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专业积极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新范式,开展有组织科研育人服务行业企业获人民日报报道1次,中国教育报报道2次,博士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专项计划1项,在挑战杯、电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国家级二等奖科创奖励30余项。近年来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专业教师获河南省高校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教学研究方面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教研奖励3项;入库教育部研究生教学案例成果8项;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在线课程1项;获批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0项。

核心课程

本专业理论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按公共实践、专业实践环节设置。

通识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有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专业大类课程主要有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包含电气工程学科下属五个二级学科前沿热门课程;公共实践环节有军训、社会实践、大学物理实验、金工实习、电路实验、电子实验、电工综合实践、电子综合实践、计算机综合实践等;专业实践环节有电机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为电力运行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国电南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等)、电气装备利用单位(冶金、石油化工、汽车、铁道、通信、航空航天、国防、机械等各行业等)、科研院所、高校、机关和事业单位。

本专业每年有30%-40%的学生被保送或考取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