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址:https://www7.zzu.edu.cn/delcyxy/

联系电话:0371-63974768

一、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是学校按照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方案,依托第二附属医院设置的临床医学院,是郑州大学临床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主体单位,承担相关学科专业临床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职能。

第二附属医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办医办学经验。医院最早可以追溯至1928年的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是河南省最早官办的新式接生法培训机构。医院几度更名迁址、数次融合重组,1982年,河南医学院抽调专业专家团队加入二附院,发展成为学科设置齐全、医教研一体的综合型医院,并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更名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培干为一体,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型省级综合性医院,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之一。现已形成经八路综合院区、南阳路郑州大学眼耳鼻喉医院院区和经开区院区“一院三区”布局。

图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八路院区

图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阳路院区

图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开区院区

学院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8个,河南省特色专科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27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同时,学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厅级科研平台15个,校级科研平台6个,是河南省重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之一。国家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省级《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编辑部均设在我院。医院凭借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现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有博士学位点4个、硕士学位点16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首批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在教学管理方面,设有23个教研室,目前承担郑州大学临床医学、麻醉影像、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儿科学等专业的21门课程,曾带领学生荣获2015年全国第五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第九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华中片区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组图四:中青年骨干教师讲课大赛

组图五:临床技能培训

组图六:2018年全国第九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华中片区赛

二、人才培养亮点:

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本科生教育阶段,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和我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协同合作,通过名师引领、个性化培养、创新实践等途径,明确“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一)凸显“医学人文”。为实现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医学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思政融合,将人文情怀、职业素养渗透到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开设《叙事医学》、《医学史》等特色课程,从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医学和健康的内涵,以多学科的、跨文化的广阔视野学习和研究医学,引导学生成为健康事业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二)引导“早科研”。学院鼓励本科生从大一开始“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研小组,向学生全面开放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训练课程,逐步加大科研训练力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提倡“课间实践”。推行“渐进式”课程实践模式,提倡早期接触临床,拓展专业发展潜能 ;鼓励导师在实习期前就带本科生进入临床,参与教学查房和手术观摩等,充分利用我院教师资源丰富的条件,推进本科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课程化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临床实践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力求达到毕业即可进临床的水平。

(四)注重“学创融合”。学院倡导“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的教学理念,持续构建“课-训-赛-创”一体化育人模式,开展项目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推行“学业导师”。学院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热心本科教学、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学业导师,导师全面负责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具体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学科课程学习和研究能力训练,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切实保证把早科研、早临床、学科竞赛等目标落实到位。

(六)关注“个性化发展”。学院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我院丰富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在满足学校规定总学分及规定的必修学分基础上,自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可选择特别学分课程,也可选择专门设计的模块化课程,形成本专业的 “跨学科发展”特色,尽力满足学生各自发展诉求,实现人才“分类卓越”和“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