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类院系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
-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 物理学院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冶金工程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水利与交通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 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程力学
-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密码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
人文类院系
-
- 商学院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工商管理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国际政治
- 法学院 法学
-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院 教育学
- 哲学学院 哲学
- 历史学院 历史学 世界史
-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体育学院(校本部)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 河南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声乐) 音乐学 舞蹈学 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舞蹈表演(国标舞) 音乐表演(器乐) 舞蹈表演(流行舞)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美术学院 绘画(国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油画)
- 书法学院 书法学
-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考古学 人文科学试验班
- 河南医学院
- 综合院系中心
培养目标
新时代的图书馆学专业,依托雄厚的图书馆学优势向公共文化领域拓展和延伸。本专业面向国家文化战略前沿,锚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致力培养能够精准适配国家文化数字化需求,胜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数据素养教育等领域专业工作的行业英才和学术精英。
专业实力
图书馆学专业设立于1985年,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全国目前图书馆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共有7所,河南仅1所),在学校近期专业评估中位列文科第三。目前,本专业具有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资格。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郑州大学依托本专业成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创新研究基地,并于2023年8月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在课题研究、咨询服务、项目合作和学生研习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较强,教授、副教授占比6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50%,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的教师占比60%。同时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报业集团、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图书馆、爱普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教育实践实习合作关系。
培养特色
本专业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与院系探索相结合,在国内率先实现图书馆学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深度拓展,着力构筑以图书馆学为基础、适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以“强基础、促交叉、衔前沿、助发展”为核心理念,在保持学科传统核心课程优势的基础上,新设置“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展陈设计”等交叉课程,特别开设“数字人文”“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与分析”等课程,将大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等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专业构建“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培养机制,通过“双导师”制(校内学术导师+行业实践导师)为学生发展全面护航:在科研训练中通过“开放科研项目”和“提供科研平台”吸纳学生参与各级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各项科研比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实践活动方面坚持课程、课外与社会实践双联动,与各文化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协同联动,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一个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的实践平台,通过定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研习营”助力学生实践学习。
毕业去向
本专业以“守正创新”为魂,通过课程学习与实战锻炼,培养学生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全行业、全机构的适应性,提升竞争力,拓展就业面。在升学深造方面,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考研率(65%以上),绝大部分学生去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名校深造,约10%出往谢菲尔德、伊利诺伊香槟分校、香港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在直接就业方面,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位居人文社科前列。就业单位去向以各级各类党政机关、图文博美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为主,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文化产业、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出版、知识产权等重点行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