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址:https://www7.zzu.edu.cn/geoscience/index.htm

联系电话:0371-67767970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The school of Geo-Science & Technology)成立于2019年5月,是郑州大学从事地球科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院士2人,著名地图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受聘我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学科首席教授。学院下设地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个二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2个教学系;1个实验管理中心。学院管理部门设置党政办公室、学科与科研工作办公室、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团委)。另设有智慧城市研究院、时空大数据研究所、地缘环境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

在平台建设方面,参与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设有全国首个地图学学科平台——地图博物馆;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郑州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气象联合实验室;经省委军民融合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建设有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现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河南省气象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地理信息系统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智慧城市政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平台及工程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获批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智慧城市等科研项目10余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景三维地理信息平台,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在学科建设方面,据科睿唯安更新ESI最新统计数据,郑州大学地球科学学科新晋全球前1%,成为学校第19个全球ESI前1%学科。近年来,学校与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优势学科提升计划、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计划,打造学科分赛道发展与“平台一人才一学科”一体化新机制;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需求为牵引,加强应用导向、问题导向的有组织科研,以大成果、大团队、大平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学科方向更加前沿,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凸显,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对内与中国气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开展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气象局、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提升郑州大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学院主要领导合影

学院教职工合影

学院二级机构组织架构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亮点介绍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技术交叉融合为核心,构建“学科理论-技术开发-行业应用”三维培养体系,依托高俊院士、刘家麒院士领衔的顶尖师资团队,整合MODIS卫星接收站、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高端设备及ArcGIS、ENVI等专业软件平台,打造“院士引领+产教协同”培养模式。通过全国GIS应用技能大赛、SuperMap杯等学科竞赛驱动,结合北京大学、中科院青藏所、超图公司等校企实践基地,强化学生空间数据分析、GIS系统开发及智慧城市应用等实战能力。聚焦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保、智慧交通等领域,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超98%、考研率41%,输送人才至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顶尖学府深造,并广泛就职于阿里巴巴、腾讯、高德等行业头部企业,形成“厚基础、强实践、高发展”的人才培养闭环。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资源与环境遥感”、“遥感信息工程”双方向培养体系,整合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河南省超级计算中心资源,以高俊院士领衔的顶尖师资团队为核心,配备MODIS卫星实时接收站、无人机、地物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形成“学科交叉+科研反哺”的教学模式。通过遥感技术实验室、卫星影像处理实训及智慧城市等跨领域项目实践,强化学生遥感智能处理、大数据挖掘及环境监测等实战能力,聚焦国家自然资源监测、防灾减灾、国防信息化等战略需求,毕业生可对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国内外名校深造,就业领域精准覆盖国土、农业、气象等核心行业。

本科生荣誉奖项

本科生校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