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介绍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由原交通工程专业于 2023 年改建,并于2024年正式招生。本专业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平台,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师资力量: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9 人、博士生导师 4 人、硕士生导师 23 人。教师团队中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2 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2 人、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 1 人、河南省优青 1 人,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指导。

科研平台:专业设有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实验室,承担交通基础设施类教学和科研实验。同时,依托“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预应力缆索结构安全与延寿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缆索结构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以及“郑州大学大跨桥梁监测与控制研究所”、“郑州大学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

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交通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等,聚焦数字化建模、智能建造系统、无人化施工技术、智慧公路管理、车路协同系统等前沿领域。

2.培养目标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面向道路、桥梁、地铁、高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以交通土建为基础、智能智慧为特色,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深度融合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新工科交叉学科优势。专业以学科交叉、知识融合、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智能化建造、智慧化服务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知识宽厚、能力全面,具有健全人格和国际视野、能够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创新人才。

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深厚中原人文底蕴,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2:掌握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师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3: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4:能胜任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慧运维与管理等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人才。

3.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交通土建为基础,以智能智慧为特色,深度融合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新工科交叉学科优势。通过学科交叉、知识融合、能力提升,聚焦智能化建造和智慧化服务,涵盖数字化建模、智能建造系统、无人化施工技术、智慧公路管理、车路协同系统等前沿领域。

学生将掌握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营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包括数字化建模、智能建造系统、无人化施工技术、智慧公路管理、车路协同系统等前沿技术应用,为交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4.核心课程

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智能施工与装备、大数据挖掘与区块链技术、工程传感器与物联网、运筹学、智慧交通工程、智能设计、交通智能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规划、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

5.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设计院、施工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智能交通规划与设计、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智慧交通系统管理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前沿技术为驱动,致力于培养未来交通领域的领军人才,欢迎有志于推动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学子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