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郑州大学于2019年8月整合原有相关专业和学科成立了生态与环境学院。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7人,其中院士2人,特聘教授6人,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8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宝钢奖优秀教师1人,郑州市高层次人才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优青1人。
(一)本科教育:学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的大学本科教育已有35年办学历史。
(二)研究生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2000年获批的环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2004年获批的环境科学硕士点。目前,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术型)、“资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专业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2008、2012和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连续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和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
(三)国际合作及留学生教育:学院不断推动并强化国际化教育、科技交流,学科已经招收开展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层次)教育,并与法国利摩日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
(四)学科与科研: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和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四个学科方向。学院获批设置郑州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土壤健康与保育创新研究中心,成立“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年来,学院相关研究团队承担科研项目130余项,累计到款经费逾8000万元,包括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及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数百篇,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充足的经费支持。
学院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包括河南城发集团、北控水务集团、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同时,学院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本科生教学实习和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科技进步奖、环保部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颁奖现场
二、学院办学思路及目标
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科技和产业需求为使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生态与环境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兴特色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生态环境及相关领域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世界一流学科、一流研究型学院建设,为郑州大学“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夯实基础,为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三、学院特色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坚持“研究型学院”的发展定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中心,多层次人才培养并行,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
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依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院7个研究所(中心)的科研平台培养学生(本/硕比接近1:1),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上开展有关水污染控制理论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以及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微观上研究城市给水安全保障措施、给水及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技术及微污染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等。
(一)学术带头人——吴丰昌
吴丰昌,男,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聘教授、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环境基准与标准及污染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多项国家重点环保任务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学术带头人——刘嘉麒
刘嘉麒,男,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地质学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对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南、北极等地区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建立了渭南黄土剖面高分辨率时间标尺参与了新疆和东北的资源探察和生态环境研究以及南、北极的科学考察,探讨了南极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学术带头人——侯正猛
侯正猛,男,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教授,我校碳中和领域讲座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及环境能源岩土工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天然气、高压风及战略石油地下储存,CO2、有毒废料和放射性核废料地下处置, 地热和非常规天然气开发, 岩盐、岩石损伤和动力学,钻孔稳定性,热传导、多相流、岩石力学与地球化学等岩体耦合过程和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四)学术带头人——汤建伟
汤建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态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执行),全国磷复肥与磷化工信息中心主任,《磷肥与复肥》杂志主编,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副理事长。负责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企业合作等 30 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化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6项,主编及参编专著 6 部、教材 2 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五)学术带头人——张瑞芹
张瑞芹,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筑波大学环境学博士。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能源与环境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河南科技智库能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基地主任。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原城市群大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PI),负责并完成30余项科研计划。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专利6 项,著书一部,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
(六)学术带头人——窦明
窦明,男,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负责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水利部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5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专利十余项,主编教材7部,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
(七)学术带头人——徐洪斌
徐洪斌,男,教授,东南大学博士。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技术负责人,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负责并完成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子任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归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十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生态环境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得专利十余项,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
五、本科生招生政策
2020年始,本科生实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大类招生,每年拟招生人数约120人,一、二年级进行大类培养,三年级进行专业分流,分别进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
六、招生咨询电话
联系人:李豪 13838168354;龚林 18284516787
电话:0371-67781331
邮箱:sthjbkzs@163.com
官方微信: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官方网站:https://www7.zzu.edu.cn/sthj/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