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类院系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
-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 物理学院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冶金工程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水利与交通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 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程力学
-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密码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
人文类院系
-
- 商学院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工商管理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国际政治
- 法学院 法学
-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院 教育学
- 哲学学院 哲学
- 历史学院 历史学 世界史
-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体育学院(校本部)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 河南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声乐) 音乐学 舞蹈学 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舞蹈表演(国标舞) 音乐表演(器乐) 舞蹈表演(流行舞)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美术学院 绘画(国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油画)
- 书法学院 书法学
-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考古学 人文科学试验班
- 河南医学院
- 综合院系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院概况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科建设始于1972年,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自主设置交叉学科)3个学科,软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程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前沿的学科布局为依托,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豫军”品牌。
二、专业介绍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三个专业,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的实践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形成了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创办的计算机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基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和国际化视野拓展。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7年正式设立并独立招生是国家一流专业,并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学院2022年新设的前沿专业,依托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雄厚师资和科研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其交叉应用,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培养目标
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使其具备健全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其能够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在软件工程领域,重点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胜任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维护等工作。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四、核心课程
学院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涵盖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专业核心和前沿技术四大模块。其中数学基础模块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计算机基础模块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差异化设置,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软件工程概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等课程;软件工程专业侧重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工程等实践性课程;人工智能专业则设置了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导论等前沿课程,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前沿技术模块中,学院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及应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动态,提升就业竞争力。
五、升学与就业
学院毕业生在升学深造和就业方面表现优异,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学院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五年一次就业率保持在88%以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3%以上,整体就业满意度超过90%。约4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双一流”高校或知名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部分学生通过出国深造拓展国际视野。
就业方向广泛,涵盖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知名IT企业、高校等领域。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研究、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毕业生因扎实的专业基础、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平均薪资水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