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人才培养方案
(Training Program of Chemistry)
专业代码:230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系统扎实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在本专业领域深造和自我发展的潜质,毕业后能胜任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1: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化学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目标2: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培养目标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
培养目标4:初步掌握化学研究或化学品设计开发、生产应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5: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领域信息;
培养目标6: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2: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基础,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发展前沿和最新理论,具有绿色化学理念,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知识面。
毕业要求3:受到系统的化学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有一定的化学专业英语交流写作能力和比较突出的科学研究潜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的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具有学科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工作能力强等特点。
毕业要求4: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具有利用自然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探索科学问题并得出合理证据结论的能力。
毕业要求5:具备应用基础和专业学科的基本原理,对复杂自然现象、社会或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解释或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6: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毕业要求7:通过学习与实践,拥有生活必不可少的健康与体力,具备审美情趣和意识,形成自强不息、内心充实、诚信自律的健全人格。
毕业要求8:对于文本和交谈具备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能用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清晰有效地表达观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不同角色,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广泛进行信息交流,通过协商共同制订工作方案、实施工作计划、开展工作评价。
毕业要求10: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持续发展理念;具有文化底蕴、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主干学科
化学的主干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化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物质的合成与反应、分离与提纯、分析与鉴定、性质与功能、结构与形态、剪裁与组装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传统和经验性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化学工作者更加注重通过模拟、设计和控制合成,实现对物质功能的优化和调控,并将化学研究从原子、分子层次,逐步推进到分子聚集体层次。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各主干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和领域。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淡化了化学各传统主干学科间的界限,促使化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站在一级学科层面上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化学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同时在化学工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药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推动作用;化学与上述学科相互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化学是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而这些交叉学科又为化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注入了活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原理、元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含结构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分流学期)及授予学位
本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4~6年(从第5学期专业培养),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63.5学分(其中通识课34学分,基础课68学分,专业核心课12学分,专业拓展课10学分,实践课39.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专业认知实习、公修及专业基础课实验、毕业论文、科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