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址:http://softschool.zzu.edu.cn/
联系电话:0371-63888069
一、学院基本情况
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6年,郑州大学开始布局“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2017年,开设“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年,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郑州大学以软件学院为基础,强化信息及网络安全领域学科建设,跨学科整合师资力量,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位于郑州大学北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一流。2023年,开设“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我国开设该专业的15所高校之一。

河南省为加强全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2023年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列入省重点学科,2021和2024年列入省博士学授权一级学科重点培育。 202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发布了《河南省加快推进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若干措施》,要求落实网络强国战略,高标准建设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学院围绕创建“国家一流网安学院”的中心任务,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实网实战平台建设,突出自主可控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成效逐年提升。 2025年,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目前拥有“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创建郑州大学首个“4+2”本硕贯通网络空间安全拔尖人才“嵩山实验班”。在学科建设和布局上,着力构建以网络空间安全为特色的教学研究体系,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研究生及“软件工程”和“交通运输”博士学位研究生,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教学、实验及科研场所达34070平米,教学及科研实验室37个,设备资产总值超9000万元。拥有专兼职教师队伍173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为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颉院士、胡传平教授、王清贤教授等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以院士和特聘教授领衔,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协同育人基地等国家级育人平台;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共建河南省现代重点产业学院、嵩山实验室创新研究基地、密码科研实验环境平台、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区块链与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等,打造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兼具科研和工程研发能力的一流科教平台。
学院网络空间安全拔尖人才“嵩山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实行“4+2”的6年制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大四和研一阶段合并在一年培养,缩短了国家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周期。本科专业为信息安全,硕士研究生专业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硕)。2024年,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高〔2024〕370号),支持郑州大学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实践创新与就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4年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占比18.24%;24年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单位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54.72%。
二、学院特色与优势
1、具有“新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的“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和“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需求而建设的“新工科”特色专业,培养满足我国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战略发展的急需人才,特别在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智能感知与安全领域、嵌入式密码系统领域,培养服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部门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打造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环境
学院持续探索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以及360、奇安信等网安头部企业共建智能数据安全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创新研究实验中心;共建国家级协同育人基地,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河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


3、突出实网实战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聚焦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探索与郑州大学网络中心融合发展新模式,筹建网络安全综合靶场和网络安全中心,建设高质量战训一体化攻防演练平台,开展教、评、练、战一体化的实战能力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攻防演练及实网实训,挖掘安全漏洞,参加护网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安全。
4、突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优势,注重研究型与工程型结合、专业型与复合型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链。近几年学生在“强网杯”、“蓝帽杯”等国家级网安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竞赛奖191项,国家级创新计划120项目,知识产权629项。


5、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学院引进海外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组建科研团队,围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项目开展引领性研究工作,承办或协办网安领域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对标世界名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师生中长期访学等活动,加强本科生国际交流,开拓国际化视野。
嵩山实验班招生宣传
一、嵩山实验班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大力推进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高素质特殊拔尖人才,郑州大学开设网安拔尖人才本硕连培“嵩山实验班”,旨在培养对党绝对忠诚,政治绝对可靠,综合素质过硬,具有系统、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网络对抗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战型拔尖人才。
2021年,“嵩山实验班”首次面向郑州大学13个工科专业选拔30名大一学生,进行本硕贯通制培养,目前已培养四届学生,前两届学生已全部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
2024年,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高〔2024〕370号),面向全省选拔20名优秀学生,进入郑州大学嵩山实验班学习。
二、拔尖人才培养特色
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以服务国家安全战略为导向,制定“4+2”个性化培养方案,基本学制 6 年,涵盖本科 4 年与研究生 2 年,其中大四与研一阶段融合为一年培养,缩短了国家战略急需拔尖人才的培养周期。学生本科毕业为信息安全专业,硕士毕业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硕)专业。

图1 本硕连培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选拔—培养—评价” 全过程本硕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网络主动防御、网络与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逆向工程、数据安全与人工智能和网络密码六个培养方向,打造 “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 课程体系。实行一生多导、全程指导、全员参赛的导师指导体系,按照“双向选择、全程指导” 的原则,实施演练结合的实战培养机制,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实战创新培养特色:
采用动态管理机制,多维度考核实战能力培养。开设课外创新培优班,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安全学科竞赛,鼓励学生挖掘安全漏洞,承担服务国家及区域安全任务。与网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科研创新实验室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筹建郑州大学网络安全中心提供实网环境,筹建河南省网络安全综合靶场提供战训一体化攻防演练平台。按照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能力和实网对抗角色,将实验班学生组成红、蓝、紫队。在省委网安办领导下,按照“一任务一授权”的运行模式,开展教、评、练、战一体化的实战型能力训练。形成以强网杯、CTF等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实践问题解决为导向的 “学用结合、实网实战”培养特色。
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面向国家和我省网安领域重大需求,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共建一流科教平台,与网安头部企业共建“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创新研究实验中心”,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赋能拔尖人才培养。与国家安全部门和网安头部企业签署《订单式拔尖人才培养备忘录》,选拔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优秀拔尖学生加入安全工作队,参加校外实战训练并承担实际攻防任务。奇安信公益基金会与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奇安信助学基金”项目,每年捐款 10 万元支持嵩山实验班人才培养。

图2 奇安信奖助学金发放
三、实战创新培养成效
嵩山实验班在学科竞赛、护网实战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24年,拔尖班战队在第八届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中排名40,进入前1.2%,并获得“强网先锋”荣誉。2024年,拔尖班战队在教育部唯一网络安全学科专业领域的A类学科赛事(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中获一等奖。2024年,拔尖班学生在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安全赛道获“数据安全产业人才积分争夺赛”银奖。2024年,拔尖班2名同学获得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安全学院学生创新资助计划”2项立项,奇安信集团对每位获资助学生资助5万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对每位获资助学生配套奖励1万元。
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全国铁路系统、河南省网信办、河南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多项网络攻防演练红队任务,累计攻破了10余个真实内网环境,获取服务器管理员权限数十台、敏感数据千万条,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修补漏洞,获评“优秀技术支撑单位”。




图3 嵩山实验班培养成效